我国普遍存在城市“垃圾围城”现象,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对水、大气和土壤等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危害。如处理不当,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在生态文明背景下,解决垃圾占地问题势在必行,可以作为实现城市发展绿色化的重要抓手。而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对存量垃圾占地修复和治理,又需要对增量垃圾有效控制。杭州天子岭填埋场改造为静脉园区和北京丰台北天塘填埋场改造为用于环保总部的循环产业园区这两个案例都说明了垃圾占地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其经验可为其他城市借鉴。建议城市垃圾占地的治理要在土壤修复的基础上,建立以控制垃圾总量为目标、多种融资渠道的、以垃圾焚烧厂为枢纽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多元主体参与的城市垃圾治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治理的关键。
城市垃圾占地的现状和危害
1城市垃圾总量大且占用大量土地
我国垃圾总量不断增加,2004年垃圾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垃圾生产国。城市生活垃圾量从2003年的1.48亿吨上升到2013年的1.72亿吨(图1),预计2020年可以达到3.23亿吨。城市生活垃圾以8%-10%的速度持续增长,而城市垃圾清运量增速仅为3.3%。城市垃圾历年累积存量高达80多亿吨,侵占了近80万亩的土地。这些城市垃圾占地主要包括露天垃圾堆和垃圾填埋场。2003年到2013年城市填埋场从457座上升为580座(图1)。这些填埋场数量巨大、大部分有待封场,更有成千上万不在统计范围内的小型填埋场和露天垃圾堆,面临着严峻的治理任务。
“垃圾围城”的成因
垃圾总量大、占地巨大导致了“垃圾围城”,原因有二:
第一,传统的垃圾处理方法对城市不适用,难以应对垃圾总量的剧增。常见的垃圾处理方法包括填埋法、堆肥法和焚烧法。普遍应用的填埋法所产生的沼气、恶臭和渗滤液等,可能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堆肥法可能会造成土壤污染并且周期长、工艺复杂。焚烧法会产生致癌的二恶英等,引发“邻避效应”。这几种传统的垃圾处理方法,各有利弊,单一的使用会遭遇较大的社会阻力。大城市的垃圾处理一般是多种方法结合,其中填埋法市场占有率较高。
第二,从经济可行性角度来看,成本较低的露天堆放和填埋法是主要的处理措施。由于建场费用和运行费用相对较低,这两种方法是我国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的首要选择。焚烧法由于设备比较复杂,建厂投资、操作和运行的成本较高。而垃圾没有实现有效分类,含水率高、热值低,垃圾焚烧需要大量的助燃物质,再次增加了垃圾焚烧发电的成本。以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以填埋为主,其次才是焚烧,最终加剧了垃圾占地现象。
治理经验
城市“垃圾围城”问题的解决,主要包括存量垃圾占地治理以及新增垃圾处理两个方面。而现阶段,单一的技术和措施并不适合解决“垃圾围城”的复杂情况。杭州和北京垃圾占地问题严峻,城市垃圾总量继续上升,而土地资源有限,人口众多,已经面临无地可埋、“垃圾围城”的现状。下面以杭州和北京的垃圾治理经验研究分析对垃圾占地治理以及对增量垃圾处理的对策。其中政府重视程度、资金问题和“邻避运动”是垃圾占地治理过程中的主要障碍。而对原有垃圾占地(主要是垃圾填埋场)的治理后的改造,建立以垃圾焚烧为主的垃圾处理产业园区(静脉园区或者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是两个城市权衡各方利益的最后选择。